對于工程技術人員而言,正確選型與問題排查是確保鎂合金犧牲陽極發揮作用的關鍵。選型需結合環境特性、被保護體參數與防護需求綜合判斷,而針對應用中常見的 “電流不足”“陽極失效” 等問題,也需有明確的解決方案。
一、科學選型四步法
第一步:分析環境參數
核心是確定土壤/水體的電阻率、腐蝕性與溫度。土壤環境中,電阻率<500Ω?m 時,可選用普通Mg-Al-Zn-Mn 系陽極;電阻率500-1000Ω?m 時,需優化填充料配方;電阻率>1000Ω?m,建議選用低電位鎂合金陽極。水體環境中,海水可選用低電位陽極,避免過保護;淡水則需配套高電導填充料。此外,酸性環境需控制陽極中Mn含量≥0.3%,防止氫脆;堿性環境可適當降低填充料中石膏比例。
第二步:計算保護電流需求
根據被保護體的材質、表面積與腐蝕速率確定。公式為:保護電流I(A)= 被保護表面積S(m2)×保護電流密度 J(A/m2)。鋼鐵結構在土壤中 J 通常取 0.001-0.005A/m2,淡水環境取 0.0005-0.002A/m2,海水取 0.002-0.008A/m2。例如,某鋼制管道表面積 1000m2,土壤環境,取 J=0.003A/m2,則需保護電流 I=3A。
第三步:確定陽極規格與數量
根據陽極的額定電流與壽命計算。單支陽極的額定電流I?(A)=(E- E?)/ R,其中E為陽極與被保護體的電位差(V),E?為被保護體保護電位(V),R 為陽極總電阻。陽極壽命T(年)=(Q×η)/(8760×I),其中Q為陽極理論電容量(鎂合金約2200A?h/kg),η為犧牲效率(通常取0.7-0.85)。結合上述管道案例,若選用10kg /支的陽極,T=(10×2200×0.8)/(8760×3)≈0.68 年,因此需選用更大規格或增加數量,如選用30kg/支的陽極,T≈2.04年,滿足工程需求。
第四步:選擇配套附件
填充料需與環境匹配:土壤環境選“石膏-膨潤土-硫酸鈉” 體系,淡水選 “高硫酸鈉+緩蝕劑”體系;導電芯棒優先選鍍鋅鋼,避免與陽極產生電位差;外包裝管在土壤中選 PVC 管,水下選 PE 密封管。
二、常見問題與解決方案
問題 1:陽極輸出電流不足
表現:保護電位未達到-0.85V(vs CSE),被保護體仍有腐蝕跡象。
原因:①填充料干燥,導電率低;②陽極與芯棒接觸不良;③土壤電阻率過高。
解決方案:①向填充料區域注水,保持濕潤;②檢查芯棒焊接處,若存在氧化層,需打磨后重新焊接;③在陽極周圍鋪設焦炭層,降低接觸電阻。
問題 2:陽極早期失效
表現:陽極使用時間遠低于設計壽命,表面出現嚴重點蝕或鈍化。
原因:①合金中雜質含量超標;②填充料配方不當,導致局部過腐蝕;③陽極敷設位置存在雜散電流。
解決方案:①選用符合 GB/T 17731 標準的陽極,要求雜質總含量≤0.01%;②調整填充料比例,增加膨潤土含量至 50%,抑制局部腐蝕;③檢測雜散電流來源(如附近高壓線路),設置排流裝置。
問題 3:被保護體過保護
表現:管道出現氫脆、涂層鼓泡,保護電位<-1.20V(vs CSE)。
原因:①陽極電位過高;②陽極數量過多,電流輸出過剩。
解決方案:①更換為低電位鎂合金陽極(開路電位 - 1.65V vs CSE);②減少陽極數量或增大陽極與被保護體的距離(從3米增至5米);③在陽極回路中串聯限流電阻(1-5Ω),降低輸出電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