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交通狀況成為了區域經濟發展新的制約因素,東西部經濟發展不平衡,交通發展不平衡是其原因之一。為了加強東西、南北各區域的經濟聯系,中國國家鐵路集團有限公司出臺了《新時代交通強國鐵路先行規劃綱要》,為的是推動新時代我國鐵路的高質量發展。但目前在實際施工過程中,各分項工程的施工方案只片面追求施工便利,而忽視了其科學性、技術性及經濟性,缺乏綜合考慮以及相關方案的對比分析,尤其針對較小工程或附屬工程項目時,如涵洞,在施工條件發生改變時未能及時對方案進行合理的調整等一些因素,也會造成項目工期過長、成本提高,甚至會造成項目工程出現質量問題,危及工程項目施工建設及交通運行安全。
基于此,本文以寧西鐵路K179+190綜合管廊模具頂施工方案為例,重點針對施工過程涉及的方案進行分析,目的是提出合理的施工方案,滿足新時代鐵路高質量發展的要求。
1 項目工程概況
寧西鐵路K179+190涵位于商鎮車站與丹鳳車站之間,距商鎮車站約5.4 km,距丹鳳車站約3.5 km,為1~4.0 m鋼筋混凝土箱形涵,凈寬4.0 m,凈高4.0 m,涵身全長10 m,下穿既有寧西鐵路,與線路正交,設計為頂進施工,頂程16 m,頂力約775 t。
涵洞上部覆土厚度0.37 m,施工中采用Lp=16 m D形便梁對既有線進行加固,每孔D形便梁基礎采用4根Φ1.25 m鉆孔樁,樁長10 m,防護樁樁身深入頂進涵底板下部約5 m。
2 綜合管廊模具的施工方案
該綜合管廊模具施工時采用頂進施工的方案,其施工順序為:施工前的準備—已有鐵路設備遷移、改裝、線路加固—工作坑開挖、主體預制—綜合管廊模具頂進—線路恢復通車—附屬設施施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