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C的發展歷史
1968年美國GM(通用汽車)公司提出取代繼電器控制裝置的要求,第二年美國數字公司研制出了第一代可編程序控制器,滿足了GM公司裝配線的要求。隨著集成電路技術和計算機技術的發展,已有第五代PLC產品了。
在以改變幾何形狀和機械性能為特征的制造工業和以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將原料轉化成產品為特征的過程工業中,除了以連續量為主的反饋控制外,特別在制造工業中存在了大量的開關量為主的開環的順序控制,它按照邏輯條件進行順序動作號按照時序動作;另外還有與順序、時序無關的按照邏輯關系進行連鎖保護動作的控制;以及大量的開關量、脈沖量、計時、計數器、模擬量的越限報警等狀態量為主的—離散量的數據采集監視。由于這些控制和監視的要求,所以PLC發展成了取代繼電器線路和進行順序控制為主的產品。在多年的生產實踐中,逐漸形成了PLC、DCS與IPC三足鼎立之勢,如表1,還有其它的單回路智能式調節器等在市場上占一定的百分比。
國內PLC生產廠約30家,但沒有形成頗具規模的生產能力和名牌產品,還有一部分是以組裝或“貼牌”方式生產,因此可以說PLC在我國未形成制造產業。作為原理、技術和工藝均無尖端技術難度的產品,只要努力,是能形成制造產業的。
在PLC應用方面,我國是很活躍的,每年約新投入10萬臺套PLC產品,年銷售額30億元人民幣,應用的行業也很廣。但是與其它國家相比,在機械加工及生產線方面的應用,還需要加大投入。
PLC的市場的潛力是巨大的,不僅在我國,即使在工業發達的日本也有調查表明,PLC配套的機電一體化產品的比例占42%,采用繼電器、接觸器控制尚有24%。所以說,需要應用PLC的場合還很多,在我國就更是如此了。
從技術創新的角度看,我國大中型企業還要大力發展CIMS(計算機集成制造系統),在機械制造廠要形成FMS柔性制造系統,PLC是基礎,所以PLC市場是廣闊的。
PLC具有穩定可靠、價格便宜、功能齊全、應用靈活方便、操作維護方便的優點,這是它能持久的占有市場的根本原因,我們下面重點闡述幾個問題,并研究其發展趨勢。
1968年美國GM(通用汽車)公司提出取代繼電器控制裝置的要求,第二年美國數字公司研制出了第一代可編程序控制器,滿足了GM公司裝配線的要求。隨著集成電路技術和計算機技術的發展,已有第五代PLC產品了。
在以改變幾何形狀和機械性能為特征的制造工業和以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將原料轉化成產品為特征的過程工業中,除了以連續量為主的反饋控制外,特別在制造工業中存在了大量的開關量為主的開環的順序控制,它按照邏輯條件進行順序動作號按照時序動作;另外還有與順序、時序無關的按照邏輯關系進行連鎖保護動作的控制;以及大量的開關量、脈沖量、計時、計數器、模擬量的越限報警等狀態量為主的—離散量的數據采集監視。由于這些控制和監視的要求,所以PLC發展成了取代繼電器線路和進行順序控制為主的產品。在多年的生產實踐中,逐漸形成了PLC、DCS與IPC三足鼎立之勢,如表1,還有其它的單回路智能式調節器等在市場上占一定的百分比。
在80年代至90年代中期,是PLC發展最快的時期,年增長率一直保持為30~40%。由于PLC機聯系處理模擬能力和網絡方面功能的進步,擠占了一部分DCS的市場(過程控制)并逐漸壟斷了污水處理等行業,但是由于工業PC(IPC)的出現,特別是現場總線技術的發展,IPC和FCS也擠占了一部分PLC市場,所以PLC增長速度,總的說是漸緩。全世界有200多廠家生產300多品種PLC產品,主要應用在汽車(23%)、糧食加工(16.4%)、化學/制藥(14.6%)、金屬/礦山(11.5%)、紙漿/造紙(11.3%)等行業。
國內PLC生產廠約30家,但沒有形成頗具規模的生產能力和名牌產品,還有一部分是以組裝或“貼牌”方式生產,因此可以說PLC在我國未形成制造產業。作為原理、技術和工藝均無尖端技術難度的產品,只要努力,是能形成制造產業的。
在PLC應用方面,我國是很活躍的,每年約新投入10萬臺套PLC產品,年銷售額30億元人民幣,應用的行業也很廣。但是與其它國家相比,在機械加工及生產線方面的應用,還需要加大投入。
PLC的市場的潛力是巨大的,不僅在我國,即使在工業發達的日本也有調查表明,PLC配套的機電一體化產品的比例占42%,采用繼電器、接觸器控制尚有24%。所以說,需要應用PLC的場合還很多,在我國就更是如此了。
從技術創新的角度看,我國大中型企業還要大力發展CIMS(計算機集成制造系統),在機械制造廠要形成FMS柔性制造系統,PLC是基礎,所以PLC市場是廣闊的。
PLC具有穩定可靠、價格便宜、功能齊全、應用靈活方便、操作維護方便的優點,這是它能持久的占有市場的根本原因,我們下面重點闡述幾個問題,并研究其發展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