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俄羅斯東歐大草原北部,有一位中國人,來回跑動,手舞足蹈,嘴里不斷地大喊著……可能他都忘了,他交流的對象是一群國外友人。
烏里揚諾夫斯克風電場項目為俄羅斯當前在建的最大規模風場,由中車株洲所時代新材風電產品事業部研制的“中國造”葉片首次批量進入該市場。
這個在風場看起來像“瘋子”的人,就是朱志雙。其實,他一點也不瘋,明白著呢。
6月22日,在稀松平常的差旅氣氛中,朱志雙蘊藏著高度興奮的情緒。因為這是時代新材風電產品事業部的第一批風電葉片出口到俄羅斯。
從株洲到烏里揚諾夫斯克風電場,沿途由汽車轉高鐵,高鐵轉飛機,飛機轉汽車。
不管交通如何飛梭,地域轉換何等神奇,風景如何百變迤邐,這上千公里的奔波旅途,在朱志雙眼里只不過是過眼云煙,可是在心底里卻是:無心看風景,有情思任務,志行千里路,誠為葉片心。
為了順利打好時代新材風電葉片出口到俄羅斯風電市場這一仗,沿路上,朱志雙根據自己在風電十年來的售后工作經驗,不斷思考可能會遇到的各種困難,并一一在冊登記,做好預備方案,力求完美解決。
顯然,該批次葉片的順利運抵、安裝、并網發電,對于時代新材風電產品海外市場開拓,提升行業地位和美譽度更是意義非凡。
為確保葉片售后工作的完整性,朱志雙憑著他近十年的葉片售后工作經驗,挑起了這個項目的葉片港口接收、風場吊裝指導和葉片檢查維修重任。同時,還義務承擔技術、安裝能力、人員培養等相關工作的精準銜接。
“綁帶再往后挪一點,這里才是重心位置。等等,葉根這里要注意!”葉尖到葉根,葉根到葉尖,五十多米長的葉片,朱志雙不知道來回跑了多少趟。他已經忘了負責吊裝帶俄羅斯工人根本聽不懂他的株洲普通話,來回跑著,手舞足蹈著。
根據計劃,一次轉運一套葉片,指揮完三支葉片的吊裝,已經是氣喘吁吁、滿頭大汗。
載著葉片回到風場,朱志雙馬上拿起工具就開始了對首批運抵風場的葉片進行全身“體檢”,經過這么遠距離的跨國運輸和多次的轉運,難免會有些磕磕碰碰。他像呵護自己的孩子一般,任何一點細小的瑕疵都不放過,發現了一處油漆表面損傷,馬上熟練的開始了打磨修補。這眼力和手藝,是他多年的售后工作練就的。
撫摸著這些熟悉的葉片,好像聞到了來自株洲的熟悉味道,內心多了些許親切和自豪,沖淡了身在異鄉的漂泊感。因為,這是他工作中最熟悉的,最親密的“戰友”。
這次與朱志雙一起“闖蕩”俄羅斯的,還有同事伍星,他倆都是公認的“胖子”。
每次說起胖,他們都會很嚴肅的說:“是呀!所以要說說咱們售后的為什么都很胖!”售后人員的“發福”,并不是因為他們吃香喝辣、日子安逸,而是長期的三餐不定導致的。
在風場上,常常一整天吃不上一口熱飯,晚上下了風場,又累又餓的猛吃一頓后倒頭就睡,長期以往,身體自然變胖。
無福消受當地咸酸面包和腥味鮮牛奶的朱志雙,經常靠各式各樣的泡面充饑。面對俄羅斯泡面,他忍不住調侃一句:“原來國外的泡面里面沒有肉!”
靜夜的東歐大草原風場,花香滿路。朱志雙就像一位行者,與風電葉片共同闖蕩異國他鄉。他望著風場上迎風飛舞的葉片,心中蘊藏著一種情懷:行者無疆,逆風飛揚。